45歲到60歲本應是男人的黃金年齡段,事業有成、家庭和睦的時候,可近些年來有太多的男性死在這個年齡段。黃金年齡段反而成了“危險期”,就在近日又一位男歌手突發心梗去世,享年58歲。
在2006年的央視春節晚會上,一首由蒙古族歌手布仁巴雅爾作詞、作曲,并和家人一起演唱的《吉祥三寶》成為那年最受歡迎的流行歌曲。
《吉祥三寶》是很多80后90后童年上學時喜歡的歌曲,可今后我們再也沒有機會,聽到布仁巴雅爾親口演唱了。
急性心梗這些年奪走了不止一位名人的生命,2004年5月19日著名影視劇、作家,被稱為娛樂圈內的一代才子的梁左因突發心梗而猝死。此外相聲大師侯耀文、互聯網創業精英張銳等人,都是因為心梗離開這個世界。
包括心梗在內的多種心血管疾病,其實都跟生活中的錯誤飲食習慣有諸多關系,下面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,和大家說說:吃飯時3個壞習慣,都是心血管病誘因。
1、炒菜時太咸,成為心血管疾病的誘因:
俗話說“好廚師一把鹽”,一道菜是否美味的關鍵,就在放鹽的時間和放鹽的多少上。沒有鹽再美味的食物也會變得寡淡無味,可如果鹽放多了,又會成為心血管疾病的誘因。
建議各位“出鍋前”放鹽;出鍋前才放鹽是因為鹽在食物的表面而沒有滲透到食物內部,食用時舌頭也感受到咸味,減少了“淡”的感覺,從而減少了鹽的攝入。
2、炒菜時太油,成為心血管疾病的誘因:
心血管疾病里除了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心肌梗死之外,還有一類病人屬于高血脂,這和炒菜太油、吃的太葷有直接的關系。
血脂指得是我們血液中的甘油三酯、膽固醇、磷脂和游離脂肪酸等。如果血脂出現問題,普遍說的是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水平異常。
吃的食物中油脂過多,也會阻礙血液之間的流動性,讓血液變得粘稠,長期下來,這種惡性的循環,就會為我們帶來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,增加猝死的可能性。
生活飲食當中要減少油炸食品、高油脂高熱量的“重口味”食物,盡量做到飲食清淡,多吃蔬菜、水果和粗雜糧。
3、炒菜時太甜,成為心血管疾病的誘因:
在飲食口味上北方人普遍吃鹽比較多,而南方人普遍吃糖比較多,大家都知道吃糖太多是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之一。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糖尿病患者往往還伴隨著高血壓、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。
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比非糖尿病人群增加了3到5倍,所以少吃糖不僅是預防糖尿病,同時也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。
各位朋友,你身邊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嗎?你覺得心血管疾病真的會要命嗎?不妨在下方評論區留言,分享你的生活經驗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責任編輯: